以上种种都说明,设计一套合理的股权架构对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。公司的股权架构涉及公司团队的构成和管理、利益的分配等核心问题。旧时代股权VS新时代股权(如图6-6所示)
图6-6 旧时代股权与新时代股权的几点对比
★在过去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中,公司的创始人一般都包揽公司的全部事务,亲力亲为,对公司一般都是百分百控股,不需要设计股权架构;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企业之间的竞争愈益激烈,为了能增强自身实力,在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,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选择与合适的合作伙伴联合创业,商业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合伙创业时代,这是互联网创业企业普遍选择的一条路,牵扯到股权的分配问题。
★在过去,出资额的多少是决定股权分配比例的核心要素;而现在,“人”在股权架构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。
★在过去,创始人完全靠单干,一点一点打拼和积累出公司资本;而今提倡的都是团队作战,在作战中不仅有了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,同时也可以将各自拥有的资源组合在一起,提高团队作战的基础性实力。
★在过去,企业内部的利润分成采用的是上下级分配制度;而现在创业合伙人之间实现了利益分享,可以有效减少合伙人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问越。
★在过去,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;而现在是合伙人之间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成果。
★有的创始人认为,自己应持有公司90%的股权,然后将剩下的股权留给公司的团队。但是用这非常小的一部分股权来笼络公司的COO、CFO等,是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的,而且这样的股权架构根本不是一种合伙创业,而是在向员工打赏。
★有的创始人认为,公司的合伙人没有必要知道其他合伙人所掌握的股权情况,也不需要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。这样的经营管理形式并不是合伙创业,而是自己一个人在舞台上唱独角戏。
★有的人认为,不能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,因为如果牵扯到利益相关的问题,朋友就会变成敌人,可是事实上如果朋友之间都不能合伙创业,那么相互不了解的陌生人之间就能合伙创业吗?这种说法显然是有待商榷的。现实中很多成功案例都是朋友之间合伙创业,比如腾讯五虎将联合创立了腾讯,新东方三剑客创建了新东方……他们都是由朋友合伙开展的创业活动。
事实上,只要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,就可以通过相互磨合成为合伙人。合伙人共同创业,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,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和汗水,因此合伙人之间不能只有利益关系,还要有相应的交情,拥有一定的共同承担和共同分享的创业精神,这样才可以在创业的过程中相互扶持,共患难、同分享。
在实践中,大多数投资者趋向于通过投资的方式控股创业公司,比如很多创业孵化器利用创业者的无知,在投资了一定的金额之后就要求公司提供给其55%的股权;也有的土豪投资人依然固守着“谁有钱,谁当老大”的观念,在为创业公司投资100多万元之后就要求掌握公司70%的股权;甚至于一些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在面对外来的投资项目时,也会痴迷于控股。
图6-7 雷军背后的男人帮
图6-8 马云背后的男人帮
小米公司1%的股权相当于4.5亿美元,阿里巴巴1%的股权相当于20.1亿美元。
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7.8%的股份,但是就算只有这点儿股权,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里仍然有较高的话语权,并且也没有妨碍也成为中国首富。因此股权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掌握了多少,而在于公司的价值,如果公司没有价值,就算投资者掌握100%的股份也不会获得回报。
合理的股权架构为公司带来了核心的创业团队、战略资源以及资本,让公司可以在未来走得更远。
《连线》杂志创始主编凯文·凯利(Kevin Kelly)出版了图书《失控》,具有超人气的《罗辑思维》也倡导试验失控,当人们沉浸在失控的思维之中时,股权架构师却提出了要“控制”。
有人认为,只有小孩子才会失控,作为有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成人,他们都在追求控制。对于这一观点,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。以阿里巴巴这个互联网企业为例,阿里巴巴是一家民营企业,马云既是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,他有能力对公司进行改革,他设计的合伙人制度将股权和控制权实现了成功分离,使阿里巴巴集团摆脱了资本的控制,增强了创始人和精英团队的控制力。阿里巴巴实行这种合伙人制度是为了失控还是控制呢?
不妨说两者都需要,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顶层决策的时候需要控制,而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创新能力的时候则需要失控。任何一家公司只有在控制的条件下才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,才能有清晰的运作团队;而在失控的条件下则能够让公司摆脱创始人的局限性,为公司的发展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。因此在控制中有失控,在失控中有控制,才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。
对创始人而言,要想对创业公司进行控制,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公司实现控股。初创公司在刚开始设计股权架构的时候,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创始人持股量的问题。
图6-9 创始人的3种持股类型
如果创始人不对公司进行控股,对公司能否拥有控制权,答案是肯定的,有限合伙、投票权委托、AB股计划等都可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。比如京东在上市之前采用的是投票权委托控制方式,在上市之后就采用了AB股计划,并且上市前后的控制权实现了无缝对接。
那么在公司成功上市之后,创始人持有公司多少股权才算合适,才最有利于公司的成长和发展?马化腾持有腾讯14.43%的股权,刘强东持有京东20.468%的股权,周鸿祎持有360 18.46%的股权,马云持有阿里巴巴7.8%的股权,李彦宏持有百度22.9%的股权,谷歌的佩奇与布林分别持有公司14.01%与14.05%的股权,扎克伯格在Facebook持有23.55%的股权。以上数据显示,公司在上市后,创始人持有公司20%左右的股权为宜。
明码标价支付公开透明
行业资深团队快速办理
做账出错100%全额赔付
您的财产安全有保障
服务信息化监控
24小时免费热线
400-7722-889
公司邮箱:
xlysw.doris@foxmail.com